[世界盃決賽] 西班牙 1:0 荷蘭


筆者雖然是荷蘭球迷,但對於敗於技高一籌的西班牙,本無甚怨言。但賽後實在太多評論無視一些客觀事實,硬批荷蘭踢法粗野“矛柴”,沒半點體育精神,筆者只好替愛隊平反。

說荷蘭踢法硬朗不漂亮、吃了很多黃牌是事實,但並不等於打“芧波”!因為在規例的尺度範圍下職業犯規,只要不是全心傷人,本來就是戰術之一種。技不如人,便只好用防守戰術,待機作出反擊,所以利用體能不斷奔跑作出攔截、搶奪皮球,死纏爛打是理所當然,難道要眼白白沒半點血性拼勁讓對方走過!?

科學化點說,假如你要搶奪洛賓或美斯這類技術好而速度高的腳下球,那你便至少要有跟他們相差不遠的速度,但有這種速度的有幾個?即使你瞄準皮球伸腳攔截,亦因為速度不夠高而很大機會沒能碰上半點波皮;那結果會是什麼?你要不就是踢到空氣,要不就是因對方速度比你快而踢在對方的腳上變成犯挸。這樣我們是否就要那防守球員滾回家苦練十載至有他們的速度技術才再來比賽!?筆者從來不埋怨對手追不到洛賓而踢跌他,比起那個可佈的英超聯,真是小巫見大巫!

再說荷蘭球員大部份都是向著皮球去拼搶的,有幾個可怕的動作也都是五五波之下出來的,說不上清白乾淨,但絕對說不上沒體育精神,在打茅波!要說沒體育精神,西班牙為何不將球証判漏的角球還給荷蘭,反而急將皮球大腳開出,乘荷蘭後防人少之危而攻入致勝的一球?要說打茅波不光彩,是雲邦美每次試圖以皮球為目標但搶截不到變成犯規,還是全心惡意報復雲邦美的恩尼斯達茅波?那一個更不光彩了?

一個球員只有十餘年光景,對他們來說,沒有拼盡輸掉比賽,留下的不過是一生的抱憾!他們不是來跳探戈,是來爭勝的!不是技不如人,就任由對方玩弄扭過,不作任何防守!一個球員若沒有血拼冠軍的渴望,就不要做足球員;跟對錢沒有強烈慾望,就不要做銷售員的道理完全一樣!現實是殘酷的,只要看看每季利物浦和阿仙奴球員無法奪冠的痛苦表情,誰個球員會想要那份懊悔和失落?只會光說如何如何漂亮,如何如何應該不要踢到對方,根本沒有足夠成熟在成年人世界立足生存,還是滾回幼兒園玩氣球吧!

[世界盃4強] 論西班牙


觀乎西班牙多場賽事,發覺踢須算漂亮,但看得久卻有煩厭之感,因為你經常會看見他們在場禁區外來來回回的傳球,但是真正的埋門和射門次數卻不多。西班牙可說是踢出漂亮足球而效率低的球隊。

如果阿仙奴被稱作偽巴塞,那麼把現在的西班牙也稱作偽巴塞也不為過。正選11人當中就有5至6名巴塞球員,不計門將,場上跑動的佔了60%,分佈前中後,真的可說是用上了巴塞的骨;但可惜的是,培埴出來的卻只有形似,實際效果相差甚遠。

迪保斯基想沿用歐國盃的模式,但看他排出來的陣容會發覺有點含糊不清。表面上是一個4-1-3-2的陣式,其實是4-1-4-1居多,大衛韋拿經常走到左路拿球作突破。整個中場線加上前鋒都經常推進中路,然後等待兩個邊後衛作假翼鋒上前助攻,但過份集中於中路反而令對手易於防守,而來回不斷傳球以致等待邊後衛上前卻花費不少時間,對手往往有充足時間作出重整防守。更大的問題是,禁區內欠缺傳送點,沙維傳送再精進,禁區內的人卻不多,因為韋拿經常去了左路以解決突破力不足的問題,禁區內通常只有一個費蘭度托尼斯,事實證明王子單箭頭並不適合,而且還要在狀態水準之下的情況,更令中前場往往走到禁區頂便無以為計。

看似現在西班牙跟歐國盃時無異,實則卻是天淵之別。那時候的西班牙分工清晰,中場掃蕩,兩翼突破及中路傳送,都甚具效率;現時布斯基斯和沙比阿朗素的配合並不見效率,恩尼斯達大部份時間都在中路塞車,所以面對防守型超強的球隊如瑞士及巴拉圭,往往破門乏力。

如果四強賽時無法改變過分強調地面組織及前鋒點的問題,要戰勝今屆機動性十足的德國並非易事。

[世界盃8強] 荷蘭 2:1 巴西


這場球賽之戲劇性,令一眾巴西球迷再度懷疑巴西有假之嫌。假波之說是否屬實,不得而知;唯一知道的是,除了荷蘭驘得有點幸運外,最主要的原因,還是鄧加在上下半場的三大戰術錯誤。

兩隊本身都是講求控球及操控比賽節奏的球隊,基本上誰能在這方面主宰,誰就勝出。無疑,巴西在個人質素及走位配合上都比荷蘭優勝,國米般的防守體系,上半場荷蘭是沒有半點機會。可能亦由於身體碰撞黃牌之多,令鄧加要求球員有所收斂,導致荷蘭下半場越踢越放肆。

值留意的是,從上半場巴西球員的每個攔截動作,以及面部肌肉表情,可以看到巴西球員的壓力要比荷蘭大,所以你會看到荷蘭意外扳平後,對巴西打擊之沉重。在荷蘭後一次出錯的情況巴西取得入球後,荷蘭的中後場不斷潰散,除了古治,中前場的球員開始不信任自己的防線隊友,急於想扳平令前線各自為政,中後防球員為怕再失球及信心下跌而不敢輕出,鄧加不單沒有趁著這個機會一舉進攻拉開比數,還將受傷沒有半點作用的法比安奴留在場中,以致往往兩翼雖有攻勢,中間禁區卻往往缺乏致命接應。

如果說巴西上半場對洛賓的看管是成功的,那麼下半場對洛賓的防守就是全然失敗;失敗的不是球員,是鄧加。或許鄧加太高估洛賓,洛賓不是美斯。兩人最大的分別是美斯是團體配合型的殺手,而洛賓在大部份的情況下都會選擇自己突破,所以只要堵截洛賓的去路和射門角度就可以將之扼殺。換走能令洛賓癱瘓的巴圖斯,換入一個踢防中、在意甲被捧為高價垃圾的美路,即時放生了洛賓。天真的鄧加害怕巴圖斯再領黃牌被紅出場,結果真的如意美路一個犯錯直接紅牌離場。若果鄧加眼看形勢大好,換入的是進攻型的翼衛,相信至少能令場內場外的人心理上覺得合情合理一點。

荷蘭上半場在一片混亂下沒有再失球,真的走運。不過雲馬域克看來跟場內的球員一樣,好像信心也一同跌至了谷底。他要做的不是馬上激勵場上的球員嗎?他沒有作出任調動,甚至沒有一點提示,任由荷蘭上半場繼續潰散下去。或許這就是經驗老練之分別?